首页 / 海鲲动态 / 结构化思维方法在法律之中的训练与运用——陈少文老师海鲲分享会内容简记

结构化思维方法在法律之中的训练与运用——陈少文老师海鲲分享会内容简记

2019-10-18

知识的学习往往只能解决具体的某一个问题,但是潜移默化思维的改变有时候会让一个人对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都会变得更加通透和睿智。带着这样的想法,很开心能有机会在律所去听陈少文老师这样一场分享会。事实也确实如此,陈老师以风趣幽默的方式把这种独特的结构化思维方式给我们年轻人娓娓道来,让我们有了一种更好的思维去处理工作和生活问题。


起初知晓陈少文老师的名字是在2016年复习司法考试的时候,但是比较遗憾当初没有过多的听老师的课程,直到这次才有这么近距离的交流机会。我记录老师今天的分享内容并花费时间把它整理成文字,主要是老师的方法确实是一种启迪,分享给大家也是希望大家去了解和训练这种思维方式,以期对大家有所帮助。


刚开始陈老师幽默的表示自己很忐忑,因为面对的听众全是律师,而自己却不是律师。对于不做律师,有两个原因,一是没有选择做律师,一是自己没有执业证。自己讲了七年司法考试,但是自己却没考司法考试,引得大家哈哈大笑。这次分享会,陈老师采取了问答的方式开展,并且幽默的表示“大家的问题可以是low的,但是我的回答不low就行”。


以下为基本内容简要记录:

Q:执业中经常把因果关系倒置,找不到最近的原因,很多时候原因的原因不是原因,比如请求权基础找错了其实就是原因找错了,所以如何才能找到最近的原因?

A:之前讲的近因是法律学术的分析,一定要找到最近的原因。如果找最远的原因,那世界上所有的差异都源于大陆板块漂移说。自然地理条件影响人的性格,接着影响不同地方的文化。所以社会科学研究可能需要找近因,而自然科学研究可能去找那个远因。作为法律人,特别重要的就是对因果关系的分析。


曾经指导自己之前的一个学生时,就要求他首先就是把50%时间放在专业领域,比如刑法;30%时间放在哲学领域,因为才23岁需要打好基础,哲学上的思辩会让你受益终生;20%的时间和精力学习经济学,第一会培养你的后果思维,这非常务实,第二培养你的成本思维,第三会转变成指导你生活的观念。比如沉没成本不是成本,已经付出的成本不是成本。这个比例关系是5:3:2。其次要求刑法中要学总论,总论中只能学犯罪论,犯罪论之中只能学因果关系。三个月把因果关系学明白成为专家,任何人问不倒,否则不要学下一个专题。积累阶段不得选多。为何选择因果关系,因为我认为只要是科学就是因果关系。原因之一就是因果关系没有法条,所以它思辨性相当强。刑法是法律中的科学,因果关系就是科学中的规律。而且因果关系会辐射到分论的所有罪,代理什么案都涉及因果关系。学习思辩能力一定需要形式和实质相结合,不要学说服就直接看一本形式逻辑的书,因为都是形式。比如你应该去看历史上所有学者对死刑问题的论辩,这样既学了死刑存废的实体内容,又学了所有高手的论辩技巧。你去看古今中外所有学者的著作,体系化的学习之后找体系化的漏洞。你自己没有火眼金睛,就看高手找到的漏洞。这样以后别人只要一张嘴你就知道他用的谁的因果关系学说,他的漏洞在哪里。法庭上的即兴发言反驳都是平时系统化训练的结果。先自己学、再和老师交流,最后游学拜访该领域牛人。体系化反驳最高境界就是找到对方体系漏洞,一击致命。知道自己卡在哪里了,再去找高人指点,不能只问一些ABC的问题,那是浪费高人思想。你认识名人不重要,认识多少没有名气的高人才重要。名人不一定是高人。读书要达到三通:古今通、文理通、我忘了(笑)。古典教育特别重要。因为只有古典才是教育,现在都是培训。


学完实质学方法,需要把社会科学所有研究因果关系的方法找出来。因果关系是一个庞杂的体系。因果关系覆盖面那么大、理论性那么强、法条里又没有,案件中全都是,为什么不去学。年轻律师总是局限在眼前的问题,不能体系化的学习。越是年轻、越是压力大,越应该体系化学习。从总则中学习,多做一些看似无用功。因果关系的下一步是对策建议,换句话说就是能做出改变的才叫因果。不能改变则毫无意义。近因是可以改变的,而远因无法改变。基于此陈老师举了夫妻吵架的例子。从中不难看出因果关系影响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这块内容陈老师还扩展到了生活,他认为最好的状态就是平衡,平衡就是穿插,穿插就是休息。有很多人是把生活和工作独立开来,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结果就是工作和生活都一团糟。在谈到组织体变换时,他认为律所是组织形态变换最慢的,而律师组织中变换最慢的则是刑事辩护,这点从律师的着装上便可知晓。而商事组织的变换则永远走在律所前边,比如现在很多律所的绩效和绩点制不就是律所从企业中学习来的吗。而律所什么时候能够提供一种可供商事组织进行学习和模仿的组织结构呢,这很难。至于变换最快的组织则是军事组织,因为战场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而商场如战场,所以才会有一些美国企业会让西点军校的军人给他们讲课。因此讲感受对年轻律师没太大帮助,讲方法论、思维才对其成长更有用。


Q:年轻律师在做律师四五年后会遇到所谓的瓶颈期,应该怎样去克服或者度过这段时期?

A:所谓的瓶颈期在你们大家看来是有一些指标的,比如收入上不去了、心理遇到执业障碍了、社交圈逐渐固定受限了等。年轻律师有这样的困惑很正常,自卑是好事、自负也是好事,年轻律师遇到挫折和困难更是好事。就像心电图一样,高高低低才说明人是活着的,同样起起落落才说明人生有意义。年轻律师的焦虑在于其只关注机会什么时候会到来,而忽略了积累。我提供一种转移焦虑的方法即比例转换,也就是只关注数字。例如一个年轻律师问他说自己适不适合做婚姻律师。陈老师没直接回答他却告诉他你去准备1000张自己的名片然后交换给做婚姻的1000位律师。过了一年这个年轻律师说自己准备开一家这方面的律所了。交换1000张名片,1000就是数字,通过交换然后交流,自己就回答了自己之前想问的问题。以此类推,比如“新官上任三把火”,如果你去把中国所有的皇帝继位之初所做的三件事进行整理和归纳,没准你就会成为这方面的政治学专家,或者还可以以此为主题来一场思维碰撞。因为数字里才有真相。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或许不仅仅是其生性喜爱桃花源,可能还有其名节和五斗米之间博弈后的选择。另外一个例子就是刑法俗语之“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而不是错杀三个或者一万个,因为西方有学者研究表明刑事案件的容错率是千分之一,而民事案件的容错率或许就是一了。由此才会得出我们现在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为什么是不同的,即刑事证明标准是99.9%的排除一切合理怀疑,而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就是50%以上的高度盖然性了。这里的99.9%的证明标准不就是恰恰印证了刚刚说到的“宁可错杀一千”而非三或者一万吗。真相或者真理往往在以数字为代表的名词里,而非表达情感的形容词里。道德源于计算。我们需要埋头关注数字。人与人的差异在于拐点,而拐点之前就是数字的积累。


Q:我们年轻律师需要读书,那我们应该怎样读书?

A:对于怎样读书,书可以分为脉络书、细节书和转换书。我们所要多花时间读的是脉络书,而非细节书,只有在看脉络书遇到不懂的细节,我们再去看细节书。而最后再去读转化书。只有价值观、而无方法论的书尽量少看或者不看。对于读书最重要的或许是选书,这里有几个标准大家可以参考:千万别看畅销书,因为往往内容很水;也不只看学术书,因为纯学术书很生硬、做实务的人读不下去;最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看是不是学术界的畅销书,因为既然是学术界写作一般比较严谨,而畅销说明是经过大众检验的,比如《时间简史》之类的。除此之外就是读书只读有纠结的地方,有纠结才需要去看,纠结之处往往蕴含着做人处事的思维。比如你看《邓小平传》要看年轻时候他选择要不要去法国留学的章节等,看《曾国藩传》看他在组建湘军之初面临艰难抉择的地方,还有丰臣秀吉和杜月笙传亦是如此。年轻人不要太功利,把注意力放在第一阶段去学习和积累,学习之后的潜移默化才是最重要的。


Q:如何理解结构化思维以及如何在平常工作中训练这种思维?

A:简单说结构化思维是个人对平常的个案、个事进行反思总结,然后通过整理从而得出一套指导自己工作、生活、学习的方法论。这里有之前听过课的同学知道我总结为“换维沟通、创维说服、升维思考、脱维生活”四个词。我简单讲几点。比如一种思维叫“反着来”的反向思维。而通常运用比较好反向思维的往往是各个领域的转折者。比如对于面临“先下手为强”和“后发制人”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机会在后的会更有优势。但是举罗斯福和杜鲁门竞选总统每人15分钟广播演讲的例子,大多数人会认为罗选择后发,但是其团队选择了先讲,而讲到第14分钟的时候说演讲已经结束,然后很多听众真的以为演讲辩论已经结束了,结果杜鲁门演讲时就没多少人听了。有时候我们不敢选择先下手只是因为思维限制了你的选择。另外一个反着来的反向思维例子就是大企业的奖罚分明,其实往往不适合小企业,因为人都招不够。很多时候。中小企业甚至需要奖励错误,当然是那种犯的新错。原因就是为什么犯罪案例可以形成判例而错误不能形成奖励呢。


结构化训练最重要的就是结构化的时间管理。关键就在于所有的事情能否形成一个闭环。把自己的爱好变成自己的工作,进而变成自己的产品。高晓松曾经说“除了恋爱和旅行,所有我的爱好都可以用来赚钱”便是对这句话最好的阐释。很多人会问在繁忙的工作任务下,我们该如何进行结构化思维训练呢?陈老师认为,工作后集中时间学习是不可能的,而是边工作边进行学习,二者是平衡下完成的。陈少文老师以自己为例,自己在授课的时候需要出国游学,写作的时候还需要写文章,而时间往往不够。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要结构化做事,即把自己需要做的所有事情放在一个结构里面,让所有的事形成一个闭环。这样就可以达到真正地高效利用自己的时间。既然既要读书、讲课,又要调研、出专著,那就将他们整合在一起:先围绕讲课或者课题项目的主题进行看书,看书时把想法随时记下来,然后把想法和所读内容整合成一个产品外出讲座,讲座所得课酬作为出国游学资金,游学期间感悟又可以写成文章,为讲课和研究提供新的灵感和方向,这样一来就形成一个闭环。这就是结构化的时间管理。


另外一个训练方法就是群体中去情绪化沟通。陈老师举了其今年去日本游学的例子。总结为一句话就是:接情绪,强逻辑,给台阶,而这同样可以适用在生活中。首先就是接情绪,主要针对的是群体中随大流的个体,必须要注意对方的情绪变化,先让对方的情绪稳定下来,在情感上拖住对方。其次是强逻辑,主要针对的是群体中反映最强烈的个体要展示出自己的结构化论证的过程,把自己的观点讲给对方,让其心服口服。同时,在论证的过程中绝对要避免将自己的逻辑强加到对方身上,而是要用对方的逻辑反驳对方,或是建立一个更加具有包容性的观点说服对方。最后是给台阶,也就是给点饼,要考虑到对方以及在场所有人的颜面,不得罪任何一个人。这一点是最能体现情商的一点。这就是群体化说服之:拖住、按住、hold住。结构化思维是用来解决问题的。把所有的问题看成所有问题的是平凡的个人,把所有的问题归结为三类问题的是智慧之人,而把所有问题看成一个问题的就是圣人。


附上其一句话,人成熟以后,可以把一些机会当诱惑,但年轻的时候,总会把一些诱惑当机会。每个将来的牛人,其实都是在一个固定方向上进行优势强化的“单向度的人”。每个阶段的人生,都有那个阶段需要具备的特定能力。老年最需要的,是取舍的能力;中年最需要的,是平衡的能力;而年轻的时候最需要的,正是多任务并发的能力。

海鲲律师官方微信公众号